冷空气又双叒叕要来了谁才是取暖界的扛

自从北方各地开始降雪以后

气温可谓是断崖式降低

没有一丝丝防备

冬天说来就来

出门难道只能靠一身正气?

不不不

取暖神器PK大赛即将登场

帮你选出最心仪的取暖好物!

参赛选手

1、发热温度PK

暖宝宝

40-50℃

暖宝宝中的铁粉与氧气接触后,利用水蒸气,在氯化钠的催化下发生快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掰掰热

40-50℃

掰掰热里面的溶液是过饱和醋酸钠溶液。过饱和溶液是一种不稳定的溶液,遇到外界激荡后,会启动溶质的结晶过程,而这个结晶过程是放热的,所以你的掰掰热就暖起来了。

电热水袋

65-80℃

它其实和掰掰热的原理相似。给热水袋内部加热装置通电加热,里面填充的过饱和溶液充分加热溶解。当加热停止后,过饱和溶液里溶质开始结晶放热。再次加热,又可以把结晶体溶解成过饱和溶液,以此循环使用。

你不好好听课

那我就...给你划重点!

发热温度:

电热水袋暖宝宝≈掰掰热

2、持续时间PK

暖宝宝

10-12小时超长发热

12款暖宝宝发热对比(图源知乎)

其实,暖宝宝持续放热的最大功臣就是无纺布,无纺布是采用微孔透气膜制作的。

放热的时间和温度就是通过透气膜的透氧速率进行控制。透氧太快,温度高持续时间短,容易灼伤。透氧太慢,就没有什么温度。

掰掰热

10-30分钟

好玩是真的,暖手是顺便

是的,我们只需要把掰掰热放入沸水中加热几分钟,凝结了的溶质便会再次溶解,如此便可反复使用。

电热水袋

充电10分钟,保温4-8小时

电热水袋温度趋势(图源某宝)

哈哈,我又来了

持续时间:

暖宝宝电热水袋掰掰热

3、安全性PK

暖宝宝

“温水煮青蛙式”,易引起低温烫伤。低温烫伤就是当在温度不太高的情况下,长时间接触导致的烫伤。

掰掰热

可引起低温烫伤,几率很小。

电热水袋

“请认准合格产品!”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三种电热水袋,分别是电极式、电热丝式、电热管式。

电极式电热水袋已经被国家禁用,因为它的电极直接和内部溶液接触,容易发生短路或者爆炸!

而电热丝式、电热管式热水袋,内部电热丝有绝缘圈,液体不会带电,所以相对安全。

该如何分辨这几种电热水袋?

靠手摸,凭感觉!

电热丝式、电热管式热水袋中可以摸到网状丝线结构或U形管状结构,而电极式电暖水袋可以明显摸到两个金属电极。

最后一次~

安全性:

暖宝宝≈掰掰热电热水袋

总的来说,这三种产品各有优劣啦。暖宝宝作为家庭必备“良药”,暖腰、暖腿、暖膝盖,出门在外贴几贴,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冷了!

网红掰掰热虽说取暖一般般,但或许它是个减压神器?

寿命较长的电热水袋,抱着它看电视再也不用担心手凉了,而且不仅可以暖手还可以暖被窝。

无论怎么用,一定一定要防止低温烫伤,使用时不要直接接触皮肤。电极式电热水袋一定不要买!!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

当然~~不是!

你们是不是忽略了……

这时候,我们的大型取暖神器就要登场了!

第一位选手

小太阳

价格便宜

发热快速

局部取暖

易灼伤

听这名字,就知道人们对它多偏爱,但,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小太阳是局部取暖器(取暖范围1米),离太远没效果,离太近有被灼伤的危险。关键是,它是通过电热丝通电后放出热量或红外线来取暖,红外线伤眼,长时间照射红外线会造成晶状体的损伤。

它的优点就是价格便宜,瞬时发热,升温快。

第二位选手

油汀类电暖气

保温长

寿命长

耗电多

需预热

油汀取暖器通过对导热油的加热实现制暖,不容易坏,散热慢保温时间长,但是预热的时间比较长、耗电比较多。

一般都带有滑轮,可以随意移动。注意的是不能将取暖器倒放或者是平放,容易造成空烧,出现安全事故。

第三位选手

电热毯

电暖型

水暖型

寿命长

电热毯可谓是“出生最早”的种子选手了,现在的电热毯分为电暖型和水暖型。

电暖型就是将发热元件缝入毯中,通电时发热,水暖型则是在毯子内部加入了一层水管,再通过通电将水加热供暖。

水暖型使用的时候不会干,不过水暖型比电暖型价格高,而且需要后期补充注水。

不过,两者在使用时都要注意不要折叠使用,也不要清洗。还要注意低温烫伤哦~

虽说电热毯出生得早,岁数有点大,但是人家这个家族也不断有新的成员加入。比如,电热鼠标垫。

电热鼠标垫是利用电能使发热膜产生热量,发热膜外层的薄膜是一种绝缘体,内部封装有可以通电发热的电阻材料。其整体是一种薄膜状。

今天的取暖神器大比拼在这里就正式落下帷幕了。

最后要提醒大家,不管是哪种取暖方式,在购买的时候,擦亮眼睛,购买符合产品规格和国家标准的产品。

在使用时,都要注意安全安全安全,电热水袋充电5-10分钟后及时断电,电热毯等电取暖物品不要在没人的时候使用!

尤其是要看护好自家宝贝,不能让小朋友单独使用哦~

创作:中国科技馆新媒体团队

审核:罗会仟新媒体团队特邀专家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98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