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徽州美食之家常菜
中华美食,博大精深!八大菜系也是各领风骚,相比于近年来愈发火热的川菜、湘菜、粤菜等等,貌似徽菜这一古老的菜系逐渐被遗忘,被代替!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徽州人,小编想说的是,徽菜真的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
作为中国的八大菜系之一,徽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而受世人追捧,这也是徽菜的特色之一。大家都知道,徽州多山,气候温和,生长着众多的野生动植物,香菇、木耳、竹笋、蕨菜、徽州“三石”(石鸡、石、鱼、石耳)、“三山”(山鸡、山牛、山龟)以及野猪、野兔等都是徽菜的主要原料。长期食用,是绝对的强身健体哦。 而在制作和烹饪上,徽菜为了达到菜肴保持原味不变,香色味俱佳,所以采用烧、炖、焖、蒸和炒、炸、溜等手法。 熟悉徽菜,熟悉徽州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见识过徽菜的三重,既重油、重色、重火功。徽菜“三重”特色的形成是因为徽州地处山区,水含矿物质较多,久饮便有刮人之感,加上当地盛产茶叶,人们都有喝茶的习惯,油食少了便有不适之感,于是做菜时多放油,形成了重油的特色。重色的特点也是人们的生活习惯所形成的,每到夏秋之间,当地农民家家户户自制面酱、豆酱、酱油,用大缸盛放,炒菜时都要舀一两瓢放入菜内,使菜肴呈很深的紫红色,至今农村仍保留这种习惯。至于重火功特色的形成是与山区有大量木材、木炭有关。随着徽菜的不断改革、发展,“三重”已赋予新的含义,所谓“重”即重视、讲究的意思。
热闹的说了这么多,徽菜究竟都有哪些名菜,让小编带你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臭鲑鱼的正名为“腌鲜桂鱼”,徽州名菜之一。为何新鲜桂鱼要用盐腌过再烧?原来,桂鱼(鳜鱼)属淡水鱼种,徽人食桂鱼多从远地挑运,据说有位肩贩挑了两桶桂鱼,行至半途而鱼臭,肩贩情急生智,刮鳞去鳃,掏尽内脏,抹上食盐,厨师用徽菜烹调技艺,重料、小火红烧,食之肉质细嫩,且醇厚入味,后人仿效,竟成了名菜“腌鲜桂鱼”,欲称“臭桂鱼”,其实香而不臭。
我们平时吃的臭鲑鱼基本为红烧,可是在徽州地区会把它烧成锅,在锅底放入新鲜豆皮、千张等等,别具风味,当然记得吃完要洗澡哦,因为真的是吃起来香,闻起来臭臭的!
家常菜二之红烧肉!
红烧肉是让人赞不绝口的一道菜,红烧肉色泽鲜艳,约有3、4厘米的厚度,肥瘦相间,上面一层肥肉和皮变成透明的红色,晶莹剔透,撒上一把绿油油的葱花,别提多好看了,让人食欲大开。一道好菜品要色香味俱全,味道可是重中之重,喜欢他们家红烧肉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肉质肥而不腻,汤汁饱满,可见大厨功力之深厚。肉皮儿,透明有嚼劲;肥肉不腻,入口即化;瘦肉喝饱了汤汁,不干不柴而且带点儿汤汁的甜咸味。
红烧肉配酒酿包是徽州地区红白喜宴上一道必不可少的大菜!
在徽州的农村,冬日里,老人会把烧好的红烧肉乘进瓷缸,放在火桶上慢慢煨,让肉中的油脂充分融化,提着火桶在邻里间串门走动,到处都散发着肉香,着实为冬日带来最香的温暖。
家常菜三之胡适一品锅
胡适一品锅其实就是绩溪一品锅。相传,绩溪胡氏一品锅的一品来源于乾隆皇帝的命名,传说乾隆皇帝一次出巡江南,他便衣简从,微服行旅,自九华山东来绩溪上川(今上庄)寻找曾祖墓(相传乾隆是汉人后裔),然后去徽州。行至一山坞,天色渐暗,一天的奔波已是饥肠辘辘,于是想找个地方用餐歇脚,走着走着,忽见附近有一农舍,便贸然叩门。农妇见二位陌生人摸黑登门,不由一惊。问明缘由后便好生伺候他们。当时,正值中秋刚过,幸好家中还有些剩余的菜肴,为尽快做好饭菜款待客人,农妇将萝卜、干豆角、红烧肉、油豆腐包等依先素后荤次序一层层铺于两耳锅里,烧热后端上桌来。皇帝津津有味地吃着这些热烘烘的民间菜肴,赞不绝口,不一会,两人将锅内的菜肴吃了个底朝天。
食毕,皇帝抹抹油渍渍的嘴问道:“这锅菜叫什么?”民妇答道:“这大锅菜还有什么名称,不就一锅熟么。”皇帝听了说:“这一锅熟名称不雅,此乃徽州名肴一品锅也。”农妇听了不好意思地说:“民妇怕二位官人饿着,只不过匆匆热了冷菜罢了,却蒙此厚誉,真是民妇的造化了。”事后,民妇才知道两位不速之客竟是当朝一品。一时间,农妇成了村里的名人,村民争相仿效她烹制的一品锅。一品锅也就成了绩溪民间款待宾朋的佳肴了。
胡氏一品锅,在绩溪岭北一带乡村,每逢四时八节、婚丧喜庆,都时兴“吃锅”,说的就是绩溪胡氏一品锅。对其风味独特,有民间民谣可证。可见一品锅的独到口味。
一代文豪胡适是土生土长的绩溪岭北人,任北大校长时,用“一品锅”招待绩溪的女婿梁实秋先生得到“一品锅,三五七层花色多,品其味,离桌不离锅”的赞许。胡适在任驻美大使时经常以家乡的“一品锅”招待外国友人。也曾以“一品锅”宴请美国恩师杜威,赢得举座赞誉,成为美谈。
而且,有意思的是,在绩溪的岭北乡村,红白大喜事宴请宾客并不是摆满大盘小蝶的各色菜肴,就是直接端上一只大锅,来一桌客人就上一锅,所以会看到办事的东家院子里会生起很多炉灶,妇女家就会在边上不停的烹饪一品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