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下杭城雨雪夜,我们记录下值守点的这些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詹程开杨茜朱燕施雯陈锴凯章然杨一凡谢春晖余雯雯陈蕾通讯员蒋成杰刘成陈跃华王景冠杨旸李汝方张帅王丹飞金晶金江屈姣金焕英赵寄言
最新的天气预报说,今晚(2月15日)杭州市区或有雪花。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开年以来最强的一波寒潮,今天开始影响杭州,气温也将降到冰点上下。在临安的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下雪,最厚的地方有5厘米。
在这样的时刻,最辛苦的就是值守在防疫一线的他们。他们,也许就在你家小区门口——
特警支队直属机动队2号车巡组特警队员在武林广场。
近江四园:值守点,大家的“暖”心物资送来了
夜色渐浓,风雨却没有减小,各点位上临时搭建的雨棚能招架住风雨的侵袭吗?
为了确保一线防控人员免受寒流侵袭,这个夜晚,望江执法中队队员们一直都没有闲着,他们第一时间赶到各个点位,加固雨棚、绑定栏杆,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筑起了一道道“铜墙铁壁”。
在近江四园的点位上,执法中队队员宋胜华顾不上擦去脸上的雨水,低着头,边忙着手里的活,边对一旁的值班人员说:“我们再加固一下。”
除此之外,油汀、羽绒服、暖宝宝……一批“暖”心物资也都已经送至疫情防控一线,值守在一线的小伙伴,寒冷的雨夜,愿给你们增添一丝暖意。
下沙街道:值守工作人员的棉外套已经湿透了
晚上9点半,在钱塘新区下沙街道湾南德盛东苑小区的西门防疫检查点里,3名值班志愿者仍坚守在卡口。
此时,风特别大,还夹杂着雨。虽说防疫检查点搭着一个简易棚,到棚周围用来挡风的棚布已经被大风吹得不见了。“晚上6点多的时候,一阵大风把棚布都吹走了。”志愿者汤师傅说,因为太晚了,维修的工人一时半会也赶不过来。“我们就坚持坚持吧。”
今天晚上是汤师傅和另外两名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值班。风雨中,他们要给每个进出小区的业主测体温,刷健康码。记者看到,他们的棉外套已经湿透了。“有点冷啊,幸好8点多的时候,社区送来了好几壶热姜茶。”
记者在检查点陪他们站了一会儿,帮助了几个还没用上健康码的居民操作了一番,汤师傅就赶记者走了。“你快走吧!这么冷的天,别冻感冒了。”随手还递了一杯姜茶给记者。
西湖街道:卡口工作人员“心想事成”
没想到,晚上七点多,一大壶热腾腾的红糖水生姜水真的就送到了社区。
社区工作人员分装后带到了净寺社区的各个管控卡口。
姜茶一到,卡口的值班人员们赶紧倒上一杯,“互敬”一杯,大家说这份温暖,会留在心里很多年。
千岛湖高速入口:镜片上都是水,来不及擦一擦
晚上9点钟,在千岛湖高速出入口,五名浙江民安公益救援中心淳安大队的队员,正在协助交警对车辆进行防疫检测。
大雨倾盆,队员们冒雨对进入千岛湖的车辆一一检查,查看杭州健康码,还要检测体温和查验身份证。雨下得太大,室外温度将近0摄氏度,戴眼镜的队员镜片上都是水渍,都来不及擦上一擦。
湘湖家园社区:抢修棚子过程中,他们的衣服湿透了
萧山湘湖家园社区工作人员已经用上了小太阳,他们要12点才下班
今晚在湘湖家园门口执勤查岗的社区工作者一共10人,有年出生的年轻人,也有50多岁的大伯大妈,从下午4点开始值守,他们要一直到晚上12点钟才下班。
今天寒潮来袭,下午妖风四起,傍晚一阵大风,把北门口的岗亭棚子直接刮倒了,社区工作者披着雨衣,要来几块大石头弄了半个多小时勉强压住了,“只能冒雨抢修了,这是放快递的棚子。晚上快递多,不然就全湿了。”
抢修棚子过程中,他们的衣服也湿透了。
“幸亏下午社区送来了小太阳,现在稍微暖一点了。”北口执勤人员丁琦说,今天大家知道天气冷,雨衣、围巾、三四条棉毛裤都备上了。
棚子也临时加上了三面门帘,就是为了挡风。
现在返工返乡的人比较多,社区工作人员也没时间歇一歇,“特别是一些租客回来了,需要填写承诺书、健康码一系列东西,事情多繁杂。”丁琦说,大冷天大家都不容易,一些租客在等着时候会说句你们辛苦了,我们就感觉心里暖烘烘的。
文晖街道:听音乐也能取暖
晚上8点,气温只有4℃,风雨交加。
下城区文晖街道和平苑社区打铁关新村西门口,有一盏灯始终亮着。
三个小区管家和社区书记姚亚琴临时组队,在检测点里值班。“今天的棚子格外结实,早上街道的工作人员就来加固了。还有草垫,防滑的,要是晚上下雪,我们还能铺出一条路出来。”姚雅琴说。
和往常一样,两名小区管家外加一名特保,会从晚上7点一直坚守到第二天早上7点。
可是寒潮袭来的夜,怎么度过?
小区管家骆小文,大年初四开始,就每天上班,12小时轮换。60多岁的年纪,小小的个头,精神得很。“那有什么的,总要有人出来做事的。我们这里多户居民,进进出出还挺多人的,人手不够,我们来。”骆阿姨很利索的一个人,为了抵御寒潮,今天里面多加了一件衣服,“你看我们几个穿的外套是不是一样的,都是街道统一发的,羽绒服,很厚的。”
其实在漏风的棚子里,还有两个取暖器,也是今天拿过来的,桌子上还有暖宝宝。“那东西用不惯,其实还好,也不是很冷。”60岁的大高个劳水法说。
晚上10点半之后,小区就开始封闭,除了特殊行业人员,有单位证明的。晚上三个人值班,一个人在外面,两个人在值班室里,有空调,也有干粮,两小时轮换一下。
57岁的顾荣奎,今天值班到晚上10点回去。他很开朗,身边会带着天猫精灵。“一个人外面值班的时间挺漫长的,我就听听音乐。”碰到老电影的主题曲,他还会跟着哼哼。
骆阿姨搓搓手说,她刷刷手机时间还挺快的。“疫情快过去吧,我们也能回家睡个踏实觉。”
姚亚琴说,因为天气缘故,接下来值班时间要调整,12小时轮班太辛苦了,会把值班时间调整到4-8小时,大家休息的时间也能够长一些。
晚上10点多,文晖街道计划给每个卡点的值班人员送去姜汤,暖暖身子,暖暖心。
大关西一社区:帐篷底部螺丝加固,外面又加了一层防雨的塑料雨布
20点30分,雨越下越大,气温越来越冷。
居民们早早地躲在家里,开着空调看着电视了。
此时,大关街道西一社区卡口的值守员,还在执勤点上守候着,虽然此时进出小区的人几乎已经没有了。
20点40分,西一社区的主任张日辉捧着泡面,来到了执勤点。“天冷了,给你们送点泡面。晚上很冷,多注意保暖。你们辛苦了。”张日辉为值守在一线的工作人员送上了热水、泡面、还有老家带来的点心。
现场的值守点,就是一个简易帐篷,虽然能遮蔽风雨,但毕竟透风,这气温骤降,风一吹进来执勤工作人员就冷得跺脚。
“他们太辛苦了,今天我们知道要降温,特别准备了取暖器,每个卡口的执勤点有一台,就靠它帮他们度过这个寒冷的夜晚了。下午的时候我们也对这个帐篷进行了加固,怕晚上风大,吹倒了。帐篷底部螺丝加固,外面又加了一层防雨的塑料雨布,希望增加点密封性,挡点风。”
余杭街道:寒潮来了很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更暖了
余杭区余杭街道白云深处小区门口,四名保安围坐在卡口的移动帐篷里,外面是冷冰冰的雨水下不停,帐篷里却是暖烘烘的。
小区保安的夜班是从晚7点到早7点,完全黑白颠倒,最近特别辛苦。
今天的寒潮夜,特别冷。
帐篷里,保安们在认真地给登记用的纸笔消毒。
就在刚才,社区特地来看望小区保安,送来了热水和干粮。最近大家虽然辛苦,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却更温暖了。
钱塘新区:虽然有备而来,但还是冷得直哆嗦
钱塘新区伊萨卡社区的社工小黄,今天轮到她值晚班,是从5点钟一直到晚上10点。
小区靠近江边,今晚的风吹得更厉害了。虽然是“有备而来”,已经穿了两条打底裤、棉袄,外加一件迷彩值班大衣,仍然挡不住的冷啊。
值守的帐篷在白天已经加固,但风把帐篷吹起来的声音很响,一阵阵的,怪吓人的。
身高厘米的小黄,身体只有90斤,她忍不住拍了个视频调侃自己,“今天会不会被风吹走了,就看旁边这位大哥的吨位了。”
一位小区的阿姨带着煮好的姜茶送来给值守的工作人员们暖暖身体。
劳动路南口:路人路过,也会给他们一句暖心鼓励
晚上19:50,下起了雪子,一片“沙沙”声中,在劳动路南口的疫情防控卡口上,街道平安建设办的张兆元却和同事们一起,冒着夜晚刺骨的寒风冷雨,奋战在防控疫情一线岗位。
“你们真辛苦,这么冷还在坚守!”路过的居民,也会时不时给他们一点鼓励,让他们心里有点暖,劳动路社区的社工也给卡口值守人员送来了热茶和暖宝宝,为大家驱走一份寒气。
喝上一口热茶,张兆元觉得暖和了不少,而暖宝宝却被放在了一边。“等到实在冷的时候再用吧,再坚持坚持。”说完,他就和社区工作人员冒着风雨为居家医学观察人员送蔬菜和水果去了。
清波街道:55岁的他,劲头不输小伙子
晚上19:30,位于清波街道劳动路北口的疫情防控封闭管理卡口上,街道平安建设办工作人员徐裕根匆匆吃完盒饭,正坚守着岗位。寒潮来袭的影响越来越大,风不时地把卡口的帐篷吹得鼓起来,老徐却毫不在意地在风雨里忙碌着。
为了避寒,也为了抵挡风雨,他特意穿上冲锋衣,帽子一戴,整个人裹得严严实实。
不过,尽管准备还算充分,面对风雨和低温,老徐也有些犯冷,时不时地来回走几步。今年55岁的老徐虽然年纪有些大了,可工作起来的劲头一点不输年轻小伙子。
原本以为这样的晚上人会少一些,出乎意料的是,从吃完晚饭开始到现在,进入卡口的人和车没有断过。询问去处,测量体温,登记信息……老徐也和同事们一丝不苟地检查每一个人员和车辆。
对于刚从外地返杭的居民,老徐和同事们严格按照要求查看“杭州健康码”,认真做好登记手续。
遇到不清楚健康码使用规则的居民,他会不厌其烦的进行解释。老徐和同事们都个热心人,风大雨大的晚上,他们会帮助有“绿码”的外地返杭居民,提一把大包小包的行李。
有一阵,送到卡口外的外卖和快递特别多,他们会把帐篷里的空间让出来,自己则到风雨里去站一会儿。
东新和长庆街道:居民给值守点送温暖
东新街道为保障卡口点社工和志愿者“温暖”工作,对卡口帐篷进行加固,并用彩条布围挡,提升保暖效果。
长庆街道热心居民暖心姜汤出动,帮助卡口工作人员、志愿者御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