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杀手不太冷,冬季取暖小心低温烫伤
;冬天到了,很多人也已经早早就解锁了御寒保暖的新姿势,热水袋、手炉、暖宝宝、暖风机、发热桌垫等装备也是冬季必屯的。这些“神器”会给人们带来温暖是不假,但是有个隐患你注意到了吗?
;有位网友近来因胃部不适,外出前常常将暖宝宝贴在胃部。可不久之后她发现,胃部皮肤出现了成片的红疹。经询问医生,她得知,这就是“低温烫伤”。
;那低温烫伤是什么呢?
;低温烫伤是皮肤长时间与低温热源接触,会逐渐发展为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而低温烫伤创面疼痛感不明显,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虽然烫伤面积不太大,但是创面深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
;一般来说,接触温度超过45℃的热源才可导致人体正常皮肤烫伤。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取暖及理疗设备的温度虽然不高,倘若长时间接触,也可导致皮肤烫伤,即“低温烫伤”。
;烫伤一般分为一度(轻度)、二度(中度)、三度(重度)三个级别,其中一度烫伤表现为局部轻微红肿、明显的疼痛感,没有水泡;二度烫伤表现为有水泡,已伤害到皮下组织、可能会引起感染;三度烫伤则表现为皮肤严重变色变形。
;一般情况下,如果温度超过75℃,半分钟就可能烫伤皮肤;温度达到70℃,一分钟就会对皮肤形成烫伤;而温度为60℃,5分钟左右会引起烫伤。
;为什么会发生低温烫伤?
;烫伤意味着接触热源,并且时间较长。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明明都感觉到烫了,为什么人们却“不挣扎”还是被烫伤了呢?
;医学专家表示,痛觉是人体最重要的保护机制之一,当人体局部与高于体温但低于45℃的热源接触时,并不会产生明显的痛感,但长时间接触后,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会因适应而麻痹。同时,虽然温差小,但相对低热的持续作用,会使人体表层组织脱水缓慢,热容量大,向深部组织传导的热量多,使深部组织的热损伤逐渐累加,导致“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虽然表面看起来不严重,但实际上几乎都是深度烫伤,因此,一旦发生低温烫伤,切勿自行外涂一些酱油、牙膏、醋等偏方,以免加重创伤、增加感染机会,医院就诊。
;哪些人群比较容易发生低温烫伤呢?
;1.老年人老年人的皮肤厚度随年龄增长而变薄。同时,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反应变慢,皮肤神经末梢的敏感性下降,肢体感觉迟钝,对热和疼痛刺激的敏感性降低,所以即使操作正确,温度、距离、时间等也合适,仍有可能造成低温烫伤。
;2.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脉管炎、中风后遗症的人群以及需要长期卧床的人群。此类人群的末梢循环障碍神经功能受损,对温度、疼痛等感觉的敏感度较低。
;3.儿童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皮肤比较薄、娇嫩,在短时间内更容易发生深部皮肤损害。
;低温烫伤要以预防为主
;在使用取暖设备时,首先要购买正规厂家的保暖设备,然后应该对其温度范围有所了解,不让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自己体温的低热物体。皮肤和热源之间要采取一定的隔离手段,比如厚一点的毛巾等,确保其妥善包裹取暖设备,以免因包裹物脱落而烫伤。
;婴幼儿、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者以及感觉功能障碍者在使用取暖设备时,应避免取暖设备长时间接触皮肤及放在某一部位不动。
;糖尿病患者及存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者要尽量避免使用皮肤接触类取暖物品,如果一定要用,必须随时注意皮肤情况。
;小贴士
;用热水袋控制不要超过45摄氏度,使用时不要和身体直接接触,外面最好配个套子,或者裹一块布,一定要在清醒的时候用热水袋,睡着时候不要用。
;使用电热毯的话也最好用低温档,睡着前记得关闭或者定好时间,也不要整夜使用。
;使用吹风型取暖器要离身体至少1米,并经常变换电暖器位置,否则长时间、近距离单一部位受热,可能导致低温烫伤。
;使用暖宝宝时,可放在口袋或用布包裹使用,避免与肌肤直接接触,睡觉时勿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