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成都父亲的超前育儿实验
早上7点20分,西航港的早高峰车流又汇聚起来,不耐烦的司机们,一路摁着喇叭,穿梭在车河里。
人行道上,王志忠攥着两个小子,生怕一撒手,“小野马”就脱缰了。从家到学校,十分钟的上学路,王志忠父子三人要走半个多小时。
这半个小时,也是两兄弟的“晨读”时间。在发动机的轰鸣、汽车的喇叭声里,兄弟俩进行学习计划表上的第二项:古诗文背诵。
而在20分钟前,7岁的哥哥王睿刚在家完成每天的第一个任务,读10分钟初阶《新概念英语》。
从每天早上六点四十起床,到晚上九点半入睡,王睿的每日任务清单上,都有10项计划等待完成,每项任务的完成时间,都精确到了分钟。
王睿的学习任务表
早在王睿3岁多时,王志忠就通过车牌号码对他进行数字和字母启蒙,随后,大儿子王睿开始较为系统地学习语文、数学、编程……
之后的学习项目和科目都陆续增加,为培养大儿子的学习兴趣,王志忠还专门购买了盐酸、硫酸等化学试剂,指导他开始学习初中化学。
王志忠朋友圈晒的化学试剂
现年5岁的弟弟王明也有任务,比如陪哥哥上学的这段路上,弟弟也跟着哥哥背诵《蜀道难》。按照现有的教材来看,这是一篇高一学生才必修的古诗文。
启蒙:
4岁学习编程
5岁开始学习初中化学
A幢16楼1号,一套三居室的房子里,居住了王志忠一家4口。
早上6点20分,王志忠起床做饭,一家人的一天由此开始。
·6点40分,王睿睡眼惺忪地从床上挣扎起来,穿衣的同时,开始背诵《新概念英语》Lesson41;
·10分钟后,6点50分到7点13分,23分钟的时间里,王睿吃完早餐,马上投入到《新概念英语》38章节的复习中;
·7分钟穿衣换鞋整理书包后,7点20分,王志忠牵着两兄弟出门,去学校的路上也有任务,王睿要复习五六篇古诗词;
·吃过晚饭后,就要开始执行晚上的任务清单了。
·晚上6点到6点57分,王睿化身小老师,用一个小时复盘讲解当日所学课程;
·晚上6点59分到7点23分,讲课完毕,王睿拿出日记本记录学校经历,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晚上7点30分到7点48分,王睿练习书写英文单词;
·晚上8点14分到9点,王睿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
·晚上9点30分左右,王睿准备睡觉,但在睡觉前,还需要朗读回顾一遍当天英语的背诵内容。
这样的精准到分钟的学习任务表,每周一张,表格就张贴在客厅的玻璃推拉门上,随时提醒、督促在阳台学习和背诵的王睿。
王睿年9月的学习表
早在年,4岁的王睿就开启了这种紧凑的学习模式。
王志忠回忆,夏天亮得早,早上6点多,他一手拿唐诗宋词,一手便领着4岁的王睿出门。小区楼下,父子俩在石凳上一起读唐诗,估摸7点半,就送大儿子去上幼儿园小班。
到了冬天,天亮得晚,王志忠便提上一个“小太阳”取暖器到王睿床头,就着取暖器的橘黄暖光继续读书。每次读新的内容前,都会对头一天的内容进行回顾。
到了年12月,王睿上了中班,王志忠开始带着儿子学习编程。放学后,王睿坐在比他脸大几倍的电脑前,跟着爸爸的指令,左右食指一下下地戳键盘、编代码,每天下午学一个半小时C语言。
不过,一个月后,王志忠发现,“(编程)要算周长、面积等内容,没有数学知识,根本带不动他(王睿)”。
随后,小学数学被王志忠提前提上日程,王睿下午3点后的编程课也变成了数学课。上课时,父子俩各拿一个本子和笔,凳子并排挨着,数学书放在桌子中央。每学习一道例题,王志忠都会先在本子上演算、讲解一遍,王睿随后再在自己本子上练一遍。按照一个月一本教材的频率,中班一年,王睿学完了小学数学。
王睿二年级学习数学时的小道具
在王睿学习的课桌旁,至今还放有二年级学习数学时的小道具:一分、一毛、一元的小额“纸币”。
进阶:
5岁背诵高中必备古诗文
3个月读完初中物理、化学教材
年年初,疫情中断了王睿在幼儿园大班的学习,王志忠琢磨了一下:既然没法去学校,那就自己教,让娃娃继续在家自学。
居家那段时间,王志忠给孩子预期的教学目标是——提高阅读量。这期间,王睿广泛阅读了《三十六计》《成语故事》《星座百科》等书籍,一本书每次只读一个章节,几本书轮着读。读书时,王志忠在课桌前与儿子相对而坐,两人同时指着所读段落文字,逐字逐句朗诵。
这些阅读的书籍平时放在书柜下方一二层,柜子是王志忠亲手做的,共五层。
王志忠家的书柜放满了阅读书籍
书柜最底层放着两兄弟的绘本、作业本,还有一整套的科学启蒙书籍《科学探索者》;第二层则集中放了小学到初中阶段的各学科教材,还摆着《相对论》《物种起源》《智力开发大百科》《中国古代史》等课外书籍;古诗文和编程类书籍主要在第三层,包括《中国诗词大会》《机器人制作入门教程》《C语言实用程序设计例》《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等;最上面两层放着课本和部分医学专业书籍。
部分书籍
书柜下方,还有一张中国历史朝代纪年表,倚在《中国古代史》旁边。王志忠解释道,王睿爱看历史书籍,纪年表便于他看历史读物时分清年代。
中国历史朝代纪年表
扩大阅读量的同时,古诗词背诵也在同步进行。
王睿背诵过的古诗文
年4月12日至年4月12日,王睿总共背诵了余首古诗文、30余篇文言文,背诵过的诗文中,都有红笔拼音注释的痕迹。在10余本古诗文书籍中,《蜀道难》是较难的篇目之一,王睿记得,他花了一天时间才记下来全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则足足背了两天。
王睿背诵过的《蜀道难》篇目
年9月,王睿开始读全套美国科学启蒙教材《科学探索者》(共17册)、并搭配阅读初中物理(共3册)、初中化学(共2册)。读书时,王志忠依然坐在对面,对所读内容进行讲解,例如在读物理电学章节时,他会教王睿画串并联电路图,识别开关、电阻等符号,还做一些简单的初中物理课后习题。
王睿阅读过的科学启蒙书籍
争议:
妈妈害怕超前教学导致厌学
朋友担心在家自学以后不合群
事实上,王志忠的这些超前教学,一直都伴随争议。
在这四口之家里,爸爸王志忠是严父,全权负责孩子的学习计划,妈妈李丽则更像个慈母,主要照顾父子三人生活。
年,在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数学一事上,李丽和王志忠产生了分歧。李丽毕业于医学专业,她觉得,超前灌输知识,孩子学不懂,有了厌学情绪反而得不偿失,而且,学医的妈妈也从专业角度质疑,“太小的孩子,手腕关节、手臂肌肉都没发育成熟,不应握笔写太多字。”
因此,那段时间,在王志忠严格要求孩子时,李丽都会出面干预。对此,王志忠曾对朋友戏言:妈妈们阻碍了人类的进步。
朋友们的反应和李丽一样。在王志忠做出让王睿在家学习的决定时,大部分朋友都不赞同,“朋友们担心的不是超前学习的问题,而是怕小孩在家自学,以后不合群,性格出现问题。”
除了家人和朋友反对,网上也有质疑和嘲讽。疫情宅家那段时间,王志忠将王睿的背诵视频、照片上传到网络平台上。视频发布后,有网友直接留言,“别浪费九年义务教育”“咋不直接教量子力学呢?”
多方反对之下,最终,王志忠做了一些让步,他不再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小儿子王明的学习视频,王睿也没有过早学写字,后来上了小学才开始练字、写日记的。
王睿的英语练习本
回应质疑:
自认遵循了教育理念
核心在于兴趣引导
虽然有所让步,但在让孩子提前学习这点上,王志忠坚持了自己的做法,他觉得,一来目前孩子的性格还是很活泼,并没有因提前学习而变得沉闷寡言;二来自己也不是“强压”,都是全凭孩子自身的兴趣在加以引导。
王志忠觉得,自己对孩子的学习引导不是胡来,而是有理论基础的——STEAM教育理念。
对这一理念,王志忠的解释是:兴趣引导。
王睿3岁多的时候,王志忠就开始培养他的学习兴趣。比如,上学路上遇到的车牌号码,启蒙了王睿的数字和字母;回家路上遇到挖掘机、变压器上的工人、小区门禁,王志忠都会停下来给他解释原因,“他们小时候玩坏的一些电子玩具,我也当面把玩具拆开,给他们讲解(玩具)工作的原理。”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答,三五分钟的路程,父子俩常常要走半个小时。
年8月,王志忠协助王睿制作了一个机器昆虫。与市面上按说明书组装的机器人不同,这个机器人的裁剪、焊接等流程王睿都全程参与,这就是王志忠认为自己不是“强压鸡娃”的核心所在,“没有强迫娃娃学习,而是让娃娃亲自实践,了解背后的原理,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
父子俩共同制作的机器昆虫
这种依靠兴趣引导孩子学习的方式,曾是王志忠的创业理念。王睿五岁那年,王志忠一度有做STEAM教育创业的想法,但由于与合伙人理念不同,创业计划一直搁浅,虽然创业未成,但王志忠对STEAM教育的一些理念还是很认同,便把兴趣教育理念用到了自家孩子身上,“我拿很多项目在他身上实验,(都)很成功。”
物理就是王志忠的例证之一。
为增强王睿对物理的兴趣,王志忠花费八百余元购买了初中阶段全套物理实验器材,王睿对此爱不释手。年寒假,在父亲没有要求的情况下,王睿自己学习了一遍初中物理教材,还在周末开始尝试做串并联实验,以及独自画电路图。
王睿画的电路图
过往:
自己当年学习吃了亏
不希望孩子被“欠债”
为啥要给孩子如此超前的启蒙,王志忠不否认,跟自己的幼时成长经历有关。
王志忠出生在资阳农村,家中四兄弟,排行老三。在王睿这个年纪,他就在帮家里烧火煮饭、帮忙带年纪更小的弟弟了。
由于上学山路远,王志忠只上过半天幼儿园,七八岁就直接在村上读小学了,他记得,“村小没几个小学老师,我的数学真可以说是体育老师教的。”
好在天资比较聪颖,凭借自身的努力,年,王志忠考入某高校应用电子专业,成为家里唯一的大学生。
本科毕业后,王志忠先后在广州、上海工作,年回成都创立公司,研发专利。刚开始的几年,王志忠每年能有几十万的收入,但自年后,公司不景气,他也就逐渐将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培养孩子上。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结合多年来的自身经历,王志忠觉得老话说得在理,之所以这么提前学习,也是为王睿将来学习数学、物理、化学打基础。
书架上的学习教材
他也清楚孩子目前这个年龄,对于初中物理化学的学习相当有难度,对此,他也有着清醒的认知,“学完不代表学懂,但是读一遍是让他有个印象,配合着实验让娃娃产生兴趣。”
而看重阅读的原因,是因为毕业这么多年来,王志忠自认为吃了不少语文不好、口才差的亏,“所以让他们从小多读书、背诗,增大阅读量,开阔眼界。”
效果:
大儿子5岁度近视
老师反映孩子课堂上看课外书
虽然学习的量和进度都远超同龄孩子,但7岁的王睿,依然有着同龄人兴趣爱好,比如,他也会偷偷说,跟学习相比,他其实也很想看动画片,最喜欢喜羊羊。
但家里最近一次看电视是在年大年三十,再上一次则要追溯到去年国庆,当时是学校统一要求看国庆阅兵仪式。
虽然难得看一次电视,但春晚内容并不是王睿所喜欢的,“除了变魔术,其他(春晚节目)都不喜欢,而且,我想看动画片”,不过,除夕这次难得的开电视的机会,王睿想看动画片的愿望并未达成。至今提起,小家伙都依然委屈得眼角泛泪。
这台偶尔才开的电视机,平时被放在了兄弟俩够不着的卧室柜子上,看书几乎占据了王睿学习和休息之余的所有生活。
休息时看书,写作业也看书,在客厅的沙发上,王睿常戴着度的黑框近视眼镜,不知道第多少遍地翻看着《没头脑和不高兴》,他不时被书中的情节惹得笑出声来。
王睿经常翻看的《没头脑和不高兴》
在学校,王睿也是众所周知的“书迷”,还专门办了学生借阅卡。某次中午吃完饭,王睿扔下碗就往图书室跑,这让张林印象深刻。
张林是王睿的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张林印象里,在班上,王睿除了比班上的其他同学个头稍矮一点,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没有明显不同,还拿过跑步比赛的第一名,“他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孩子,很多问题一点就通,在班上也一直是前几名。”
一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王睿语文得分98+10分,数学+18分,班上第二名。
在张林印象中,王睿尤其爱看课外书,不仅课间看,上课也在看,还导致家庭作业有好几次都没好好完成。
4月14日,王睿在日记本中写道,在第三节课上,他被老师惩罚到办公室反思一节课,“因为(上课)三心二意。”
5月6日,王睿再次因看书忘记完成语文作业,被王志忠要求写《检讨书》。
王睿写的《检讨书》
自此,王志忠勒令王睿不准再带课外书去学校,还更改学习计划表,每天晚上留一个小时听王睿大致复盘当天的课程,并把做作业时间从晚上八点半调到晚上六点。
看书除了有些影响了孩子的日常学习,还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五岁时,幼儿园中班的老师就反映王睿常眯着眼睛看黑板,王志忠带着儿子去眼镜店一测,近视已经度,这度数比王志忠的近视度数还高。
但王志忠不太担心,他觉得,近视将来是可以通过做手术矫正的。
规划:
希望娃娃3年级跳级
初高中创业
事实上,除了家人之外,在王志忠对儿子的“超前学习”一事上,周边朋友圈子里也充满反对的声音。
但王志忠觉得,这些人一边在反对,却又一边在“抢跑”。而且,他身边还不止一个,“小学低年级就给娃娃报英语、美术的辅导班,到了四五年级就报英语、奥数,多得很嘛”。
他觉得自己和其他家长的唯一区别在于:其他家长是把娃娃交给培训班,自己不过是亲自下场辅导,所以他也不否认自己“鸡娃”,只是和别人“鸡娃”的方式不同而已。
而“鸡娃”的主要原因和目的,王志忠的想法既明确,也直接:就是想让娃娃多学点知识、以后有更多的选择。
为此,在王睿一年级入学后,王志忠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跳级!争取从三年级直接跳初中!
“但跳级并不现实,”妈妈李丽觉得,王志忠的教学更像是兴趣引导,“只是跟着教材学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并没有像初高中那样正式练题,可能很快就忘了”。
王志忠为王睿准备的初中物理试卷
比如,如今再次让王睿背诵此前还能全文背诵的《桃花源记》时,王睿有些犹豫,“不太记得清了”。
“如果跳级不成功怎么办”,对此,王志忠也有心理准备,如果孩子跳不了级,他希望王睿上初中后就能利用所学的物理化学知识创业,“只要学到知识,不一定非要考大学。你看很多娃儿,十来岁就能自己编程赚钱,这也是一条路”。
为了培养两兄弟的理科学习兴趣,王志忠还购买了大量化学实验试剂与物理实验器材。
王志忠购买的初中物理实验器材(部分)
对化学药品的取用,王志忠定了严格的规定——杂物柜三层以上不允许触碰:柜子上既有机器人制作零件,也有用于初中化学实验的危险化学品硫酸和盐酸。这些化学试剂刚拆开外包装,和快递盒一起放在5层的架子上。
杂物架上的化学试剂
这些试剂和器材,在即将到来的暑假就将派上用场。今年暑假,王志忠打算让王睿配合着相关实验再读一遍初中物理和化学教材,“我也知道,读完不等于学会了,等能做好(初中物理化学的)试卷了,才说明学到到位了。”
王睿做的初中物理课后习题
对于小儿子的教育,王志忠也有了一套自己的想法。目前,5岁的小儿子王明只上了一年幼儿园小班,由于不习惯学校饮食,王志忠已经把孩子接回了家,并决定孩子的中班和大班都由自己在家亲自教。
初夏的早晨,在送完大儿子回家的路上,王志忠接到了一名内蒙古父亲的电话。两位父亲相识于网络育儿互动,如今经常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