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暖器引发纽约30年来最惨火灾每层都有
当地时间1月9日,美国纽约市布朗克斯区的一幢公寓楼发生火灾,造成包括9名儿童在内的19人死亡,超过60人受伤,其中十余人伤势严重,仍处于危急状态,堪称当地30多年来最严重的火灾。
纽约市消防局局长丹尼尔·尼格罗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场五级大火的起因是一个“失灵的电暖器”。消防人员称,由于起火公寓的房门没有关闭,火势和烟雾蔓延到整栋大楼,“每一层楼都有尸体被抬走”。
没有防火梯,每层楼都有居民遇难
据外媒报道,当天上午临近11点,在这栋位于布朗克斯区FordhamHeights的住宅楼里,一间复式公寓的供暖电器出现故障。由于房门没有关闭,大火迅速吞噬了这间横跨二、三层的公寓,火势和烟雾随后蔓延至整栋大楼。
报道称,这幢有19层的高层住宅楼并没有防火梯,一直蔓延到大楼顶层的烟雾迫使许多居民被困在公寓里。
↑事发现场
纽约消防局官员称,接到火灾报警电话后该局调集了约名消防人员赴现场灭火,但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将火扑灭。据悉,第一批到达火灾现场的消防团队人员配备实际不足。消防员协会主席安德鲁·安斯布罗说,第一辆响应火警电话的消防车只送去了4名消防员,因为“有人因感染新冠而生病”。
安斯布罗补充说:“第一批(救援力量)中的几辆消防车都出现类似的情况。如果有足够的人员配置,可以更快地扑灭大火,居民们也会更早得到医疗援助。”另一方面,冬季寒冷的天气也让灭火工作更加困难。
↑消防人员救出一名幼儿
尼格罗局长说:“这栋大楼里的烟雾(蔓延)情况是前所未有的。”在搜救过程中,消防人员在大楼的走廊里与“浓烟和大火搏斗”,一些队员甚至耗尽了氧气罐里的氧气。消防人员主要通过伸进公寓窗户的云梯进行救援,然而其中有一位居民在试图爬上消防云梯时从窗户掉下来。
此外,消防人员在每一层楼以及楼梯间都发现了吸入大量浓烟的被困者,其中大多数处于心脏骤停的状态。
很多孩子在喊“救命”已致19人死亡9名为儿童
“我听到很多孩子在喊‘救命’。烟雾真的很严重,那些孩子哭着求救。”住在九楼的迪伦尼·罗德里格斯说,当她带着孩子逃离时,她能听到邻居家小孩的尖叫声在整个公寓里回荡。住在15楼的克里斯托尔·迪亚兹说,当她意识到发生火灾时,她立马抓住了自己的堂兄弟、姑姑和宠物狗。
↑消防人员通过云梯进行救援
“我当时在客厅里喝咖啡,然后闻到烟味。”迪亚兹说,“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从窗户向外看就看到他们用毯子带走尸体。”迪亚兹的侄女说:“我们看到一堆尸体出来了。我小时候的玩伴也死了。”
据纽约警方消息,这场大火已造成19人死亡,其中9名受害者为儿童。在63名伤者中,十余人在现场接受治疗,另有超过30人医院。警方在当天晚些时候宣布,医院里仍有13名伤者病情危重。
“对纽约市来说,这是一个可怕的、恐怖的、痛苦的时刻。”纽约市长埃里克·亚当斯称,这场大火是该市现代史上最严重的火灾之一。
楼内报警器经常“谎报”火情住户多为移民
据报道,一些居民没有及时逃离大楼的原因可能在于,这栋楼的火警警报声“经常响个不停”。
住在10楼的查尼亚·亨特说,这栋公寓大楼里的火警警报声“并不罕见”,居民已经习惯了听到这种声音。“如果它一直在响,怎么会知道真的发生火灾了呢?”亨特说,直到有邻居打电话给她,她才知道这次火灾警报是真的。“我们看到火就在窗外熊熊燃烧,他们不得不砸开窗户救人们出去。”
另一位住在18楼的居民也透露,因为火警警报一直在响,“每周至少响两次”,所以人们可能没有逃离这栋楼。“我看电影的时候会把音量调大,因为它一直在响。”这位居民说,“我不知道它是不是出了什么毛病,大家听到很多次以后就不把这当回事,直到看见冒烟才知道起火了。”
↑发生火灾的这栋大楼居住着大量移民。
对此,消防官员9日下午表示,他们将调查这座大楼的火灾报警系统。在火灾发生后,这栋公寓楼的所属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这场巨大的悲剧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生命损失,我们对此感到震惊。我们正在与消防部门和其他城市机构全力合作,调查事故原因,我们也正在尽一切努力帮助居民。”然而,这份声明中并没有回应事故幸存者所指出的警报系统问题。
在关于此次灾难的新闻发布会上,纽约市长亚当斯表示,发生火灾的这栋大楼居住着大量移民,其中有许多来自非洲东海岸国家冈比亚。亚当斯强调,不会将那些请求政府援助的居民移交给移民和海关执法局。同时,纽约州州长凯茜·霍楚尔(KathyHochul)表示,将针对此次火灾的受害者建立一个赔偿基金,以帮助他们提供住房、丧葬费用和其他必需品的资金。
霍楚尔表示:“我们重建他们的生活,给他们带来希望,特别是那些从非洲冈比亚远道而来的人。”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查克·舒默也在发布会上表示,联邦政府正在审查多种形式的援助,包括住房和税收援助以及移民援助,“以便家庭能够团聚。”
红星新闻记者王雅林实习记者胡艺玲
编辑张寻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