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美好生活看咸宁如何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敏一条条乡村公路,联家串户便利出行;一所所现代化的乡村小学,让农村孩子站上同一起跑线;一间间标准化卫生室,标志着农村医疗水平的全面提升;一个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乐了群众暖了民心……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我市全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村民共享美好生活。一条乡村公路,便利出行深冬时节,崇阳县金塘镇畈上村柃蜜小镇游客络绎不绝。“没有幕阜山旅游公路的畅通,就没有柃蜜小镇的繁荣。”尚禾集团负责柃蜜小镇市场开发的小杨开心地说,看着一拨拨的游客,感觉更有干劲了。在旅游公路支撑下,昔日偏僻的畈上村变成了旅游乐园。附近村民也借势吃起了“旅游饭”,办农家乐、建民宿客栈、发展特色种养殖……如今,畈上村85户名贫困村民全部脱贫。近年来,崇阳坚持将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四好”农村公路作为全县一号民生工程来抓,以致力乡村振兴为切入点,注重盘活公路沿线乡村资源,提升“美丽公路+旅游”的传统服务,已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示范路线15条,全县旅游收入逐年大幅度增长。据悉,从年起,全市每年将投入1.5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到年,全市将新建农村公路公里,推进农村公路路网布局优化与服务能力提升。同时,开展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用三年时间对公里通客运班车的乡村道路进行提档升级,并实施“生命防护工程”,保障农村群众平安出行。一所乡村小学,共享资源走进咸安区大幕乡港背小学,只见修葺一新的校舍掩映在绿树中,标准化运动场和塑胶跑道上活跃着学生的身影,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应有尽有的多功能教室……作为乡镇学校,这里的“软硬件”设施一点都不比城区学校差。为让优质教育资源下沉,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咸安制定出台计划,对城区薄弱学校和部分乡镇中心学校进行改造扩容,促进提档升级,并通过组建学校共同体、开展空中课堂、同步课堂等,让乡村学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同时,通过“省考”“区考”等方式招录教师充实到农村学校,并通过“政策倾斜”,将晋升高级职称60%的指标投向农村中小学。截止去年11月底,全市已争取到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专项资金万元,争取到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万元,争取中职学校引导奖补资金万元。而且,我市已筹措资金万元,对建档立卡的名贫困家庭学生实行资助全覆盖,实行“扶上马、送一程”,在优先享受现行资助政策的基础上,予以最大限度的资助。一间标准化卫生室,暖了民心寒风阵阵,通山县慈口乡西垅村卫生室里却暖意融融,村医忙着诊断、开药,三五个村民围坐在电热取暖器围桌旁候诊或输液。这样的一幕,凝聚了几代人的努力和梦想。西垅村位于通山县东北边陲,属该县最贫穷的库区村庄之一,交通十分不便。一直以来,村民只能在村医家中的“炕头”卫生室就诊,卫生条件十分简陋。拥有一个明亮整洁的“标准化”卫生室一直是当地群众的梦想。如今,该村卫生室成功创建“五化”标准。村民们感慨:现在好了,一般的小病不用再跑几十里去乡卫生院看了,在家门口就能治了。近年来,我市加大农村基层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医联体建设、示范创建的力度,不断完善全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前,我市每个乡镇都有一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今年又争取上级资金万元,加大对12个“薄弱”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力度。同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今年首批招录人,毕业后将进一步充实乡村卫生室。一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乐了群众走进面积近平方米的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只见艺术协会办公室的墙上,贴着文化志愿者、采莲船队、舞龙队、威风锣鼓队的成员名单,沿墙而立的陈列架上,摆满了威风锣鼓等服装道具。“耍龙灯、舞狮子、唱戏的……村里有很多能人,现在再也看不到打牌抹麻将的了。”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做事的志愿者邓章艳说。去年来,我市按照“资源下移、重心下移、服务下移”的原则,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社会化建设,努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广大基层百姓共享改革成果,共沐文化春风。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咸宁市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目前有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挂牌,其中乡镇级71个,村级个,覆盖率达97.5%。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